在发展初期,虽然中国采用的也是西门子法,但由于不掌握闭环处理工艺,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副产物四氯化硅不能得到回收处理,部分企业受暴利驱使,随意处置四氯化硅,环保排放不达标;另外,由于装置规模小,技术落后,效率低,生产1公斤多晶硅耗电高达300-500度,成本居高不下。
针对国电电力的这份公告,杨怀进告诉记者:由于国电在发电领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,他们双方早在去年就已经有了合作。与银行相比,市场最为敏感的莫过于各类投资资本。
同时,经济危机使国外多数项目资金短缺而使需求更加不确定。据记者了解,国内光伏企业90%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,每年销往美国大约10%,欧盟销量最大占国内全部产能的70%,贸易金额超过200亿美元。发电技术决定光伏产品效率的高低,储能技术则决定光伏产品效率的长短。2005年到2006年间,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民营光伏企业多达11家。事实上,民营企业与国企的联合,一直都不乏存在。
哈德森清洁能源投资基金是专注投资于可再生能源、替代燃料等的企业,其中国区执行主席沈忠民透露,该公司已经有一部分资金退出了光伏项目。江苏省规模较大的中盛光电集团也因严重亏损,已宣布关闭硅片工厂。搭深创投的顺风车,这些机构和自然人也成为创业板企业投资的赚钱者。
从公司的角度来说,我们目前已经开始进军行业的中下游,涉足光伏发电、LED灯源等领域,希望能够在行业整合当中获得进一步发展。麦瑞投资内部人士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,投资东方日升主要是跟着深创投做的。汇金立方另外3位合伙人均为女性,其中出资较大的曹迎萍27岁,出生于安徽巢湖。直到2008年,公司塔山工业园生产基地落成,东方日升在制造规模、研发实力等方面跃上新台阶。
光伏行业最近受欧盟以及美国反倾销影响的确比较大,不过这并不代表这家企业没有投资价值,一家企业日后能否发展起来,还是看它的技术,到底是第几代产品以及发电成本。显然,东方日升跌跌不休的背后,除了行业原因外,自身的研发技术也让投资者持怀疑态度。
背后PE仍然赚钱虽然东方日升股价下跌90%让其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,但是对于这7家PE和自然人来说,他们仍然是名副其实的捞金者。我们以深创投为例子来说明,深创投于 2011年9月29日以16.94元减持过115万股东方日升,套现1954万元。从上市之初的发行价42元到4.74元(9月27日收盘价),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东方日升)股价已经下跌了89%。他们是我们的战略投资者,跟着我们一起投资。
根据东方日升招股说明书显示,汇金立方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,北京汇金立方投资管理中心持有100%的股权。其目前还持有1088万股,按收盘价4.74元计算的话,市值为5157万元,因此,最初4500万元的投资如今依旧获利近3000万元。东方日升是2008年的时候,我一个亲戚介绍给大家认识的,后来聊到了公司做大做强,登陆资本市场的问题,跟他们洽谈后,双方感觉不错,5个月以后我们就投资了它。东方日升证券部徐先生告诉记者。
公开资料显示,在最新的东方日升十大股东当中,除了自然人杨增荣选择退出以外,目前,其余7家PE机构和自然人依旧榜上有名。影子PE跟着赚钱事实上,2008年8月,当深创投与东方日升开始签订协议的时候,还有另外6家PE机构及个人也同时决定投资,其中就有上述的麦瑞投资、科升投资、汇金立方、中物创投以及自然人陈漫和杨增荣。
汇金立方投资管理中心,成立于2008年4月23日,注册资本5833.76万元,合伙人共10位,分别为北京杰威森科技有限公司、池万明、曹迎萍、梁家冲、邓百成、董明树、孙二明各出资832.68万元,王玲、张海流各出资2万元,但是公司法人代表唐富文仅出资1万元。对于这些PE机构,目前很多已经不是持股5%以上的股东了,对此只能是根据对方的安排,选择合适的时间减持,我们没有办法干涉。
根据其官方网站披露,公司2006年首条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投产,2007年全面进入太阳能、电池片和太阳能组件的制造领域。不过,令人大跌眼镜的是,即使股价下跌九成,对其背后的7家PE来说目前获利依旧,而严重亏损的大部分为二级市场的机构和散户投资者。资料显示唐富文,2008年5月至今任北京汇金立方投资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、总经理。不过,即使其市值蒸发了90%,依然很难说东方日升股价回归价值,因为其背后的7家PE机构和自然人持有大量公司股票,如果他们未来在二级市场抛售,东方日升股价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料。信中利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汪潮涌说。研发转型遭质疑深圳创新投资集团(以下简称深创投)董事刘瑜荣告诉记者,东方日升目前跌幅为90%的原因主要为行业不景气。
这6家投资机构和自然人之间属于跟随投资。但是,其经过几年大跃进式的发展,直到2008年才开始抓研发,所以东方日升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
但若有进一步的决定,那么,或许第四季国内太阳能厂可以期待转单,并走出淡季不淡的走势。但在欧美各国相继对大陆太阳能产业发动贸易战后,中国官方也祭出积极抢救太阳能厂的动作。
潘文辉有点无奈地说,在景气很差的现在,现在继续经营太阳能产业好像变成一种信仰,但这产业还没有看到尽头,是人为的使然,「希望大家都要挺住」。不同于日前在美国举行的SPI(Solar Power Internationa)展的冷清,十月三日在台北举行的台湾国际太阳光电展,展场反应异常热络,但除了场面热闹的好消息外,更多的是坏消息,产业的生机,恐怕还有得等。
大陆企业如此,台厂亦是。欧盟双反是台厂短期的契机,但更长远地来看,今年的太阳能光电展,与会业者都有共识,策略联盟及水平整合,恐怕才是台厂在未来一、二年不被迫出局、并能起死回生的重要努力方向。最近更因为陆厂要求生存、保生机,低价倾销库存,再度让整个太阳能市场陷入恶性回圈,让今年的太阳能展依然乌云笼罩。从下游的电池厂茂迪、昱晶,到上游的矽晶圆厂绿能,大家都有共识,国内业者必须进行水平整合,才有机会杀出一条血路。
不过,也正因为在等待欧盟的双反结果,供应方与需求方全面进入等待观望,可以预期的是,短期间太阳能产业将是相当地冷。只是台厂接下来势必仍要面临陆厂庞大产能下的低价压力,茂迪执行长张秉衡就直言,不管台湾哪一家太阳能电池厂的产能,接下来若不整并扩大,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。
新日光总经理洪传献就指出,欧盟双反是一个重要的决定,但到目前并没有完全发酵,主要是因为欧盟双反的面向比美国的双反来得更复杂,预料第四季不容易有结果出来。欧盟的双反,会是接下来国内太阳能厂可以期待的短暂契机。
大陆厂整合长路漫漫但恶性循环究竟有没有解?展场上,昱晶总经理潘文辉点出了这产业的根本问题。业者指出,目前全球太阳能产能和市场需求落差仍将近一倍。
「每个企业都说要坚持下去,还说后天会更好,还不是明天(会更好)」,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说,就是因为这样,时间会拖得更长。台厂需整并扩大搏生机太阳能产业要回升,一定要有人出局,在短期看不到大厂出局的可能性下,对于台厂来说,一是想办法活下去,二是等待政策出现转机。整并扩大是一条路,合纵联盟互利也是一个方向。他说,在自由市场竞争的情况下,很多的太阳能厂商早就该出局,但却没有出局,也才会有欧美各国的双反动作出笼,虽然太阳能已被视为是一种Commodities,但却是一种特殊的Commodities,才会有政策力的介入,而这也让整个产业的调整,将变得更加复杂,不易解决。
若反之,今年太阳能产业的冬天异常寒冷,恐怕也是预期中事。中国太阳能厂最近虽屡有二线厂关闭停产的消息传出,但包括无锡尚德、江西赛维等一线大厂仍持续运作,无助于全球太阳能供给的减少。
连这次应邀来台与会的大陆太阳能业者都不讳言地说,中国太阳能厂要整合完成,悲观一点来看,恐怕还需要二~三年的时间。太阳能产业已悲情三年,但这可能还只是中点而已。
日前大陆官方宣布将扶植中国「六大六小」等十二家太阳能厂,名单中连濒临破产、亏损连连的无锡尚德及江西赛维(LDK)都在内,这也说明了,太阳能产业要回复常轨,还有得拖。只是,业者也坦言,以现在的市况和困境,忙着保有实力存活已来不及,多做也恐怕多错,所有的局面,恐怕得拖过这个寒冬,才可能有个明朗的方向。
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